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开发app质量标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开发app质量标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见的控制软件质量的方法有哪些?
进度可以用MS project软件来每天跟踪比较。质量一般是由测试来验证的,如缺陷总数,缺陷新增/关闭趋势,缺陷收敛趋势等。在测试之前,可以通过加强需求分析,以及代码审核等方式来提前发现问题。
决定软件维护成败和质量好坏的关键?
流程:针对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软件流程模型图。
技术:包括开发技术、测试技术以及美工工艺的技术。
组织:一组特性及特性之间的关系,它提供规定质量需求和评价质量的基础。
流程:从计划到策略的实现,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指导软件开发的,并且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,可以指导项目少走弯路,从而提高软件质量,不仅如此,流程还对项目的成本和进度控制有很大的帮助
技术:包括了分析技术、设计技术、编码技术、测试技术,需求是项目的灵魂,良好的需求分析便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,若是需求分析做不好不可避免的要出现返工;设计,软件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良好的设计基本上决定了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;编码技术产生正确高效的代码;测试是保证软件的一道防线。所以各种技术对质量来说都是很重要的
组织:好的组织可以有效的促进流程的实施,同时提供员工的发展通道以吸引更多的人(技术的载体)
总结:质量铁三角互相促进,缺一不可。
软件质量可靠性是什么因素影响的?
软件可靠性是关于软件能够够满足需求功能的性质,软件不能满足需求是因为软件中的差错引起了软件故障。软件中有哪些可能的差错呢? 软件差错是软件开发各阶段潜入的人为错误:
1.需求分析定义错误。如用户提出的需求不完整,用户需求的变更未及时消化,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的理解不同等等。
2.设计错误。如处理的结构和算法错误,缺乏对特殊情况和错误处理的考虑等。
3.编码错误。如语法错误,变量初始化错误等。
4.测试错误。如数据准备错误,测试用例错误等。
5.文档错误。如文档不齐全,文档相关内容不一致,文档版本不一致,缺乏完整性等。 从上游到下游,错误的影响是发散的,所以要尽量把错误消除在开发前期阶段。 错误引入软件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特性:程序代码特性,开发过程特性。 程序代码一个最直观的特性是长度,另外还有算法和语句结构等,程序代码越长,结构越复杂,其可靠性越难保证。 开发过程特性包括采用的工程技术和使用的工具,也包括开发者个人的业务经历水平等。 除了软件可靠性外,影响可靠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健壮性,对非法输入的容错能力。 所以提高可靠性从原理上看就是要减少错误和提高健壮性。(参考资料:CSDN博客)
ISO软件质量评价模型的评价准则是什么?
以下内容是我抄来的: 一般来说,用户所描述的软件好用、功能全、结构合理、层次分明等概念都很模糊且带有主观成分,无法确切地评价软件质量,故此,有必要客观化、模型化地形成一个软件质量的度量。
于是便产生了三层次的评价度量模型:软件质量要素、准则、度量。第一层是软件质量要素,软件质量可分解成六个要素,此六要素是软件的基本特征,即功能性、可靠性、易使用性、效率、可维修性、可移植性。第二层是评价准则,可分成22点。包括精确性、健壮性、安全性、通信有效性、处理有效性、设备有效性、可操作性、培训性、完备性、一致性、可追踪性、可见性、硬件系统无关性、软件系统无关性、可扩充性、公用性、模块性、清晰性、自描述性、简单性、结构性、产品文件完备性 第三层是度量: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、概要设计、详细设计、实现、组装测试、确认测试和维护与使用七个阶段,制定了针对每一个阶段的问卷表,以此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。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开发app质量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开发app质量标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